曹操建都在哪里,邺城还是许昌

来源:网络 发布:2018年08月31日 作者:清风扬 人气:17990
曹操没有称帝,东汉建安元年,历史上非常的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曹操挟持了献帝迁都到许县,魏国221年,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许昌是东汉时期的首都,曹丕在许昌称帝几个月后迁都洛阳,封许昌是“魏之五都”。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便牢牢地将汉献帝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并将汉朝的都城定在了许县(就是今天的河南许昌)。但在那里,曹操受到了拥汉派势力的坚决反对,而且汉献帝也不满于自己的傀儡地位,于是便屡次密谋以除掉曹操。实际上,虽然当时曹操把持着朝政,但自己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曹操时刻准备将自己的幕府(您所谓的“老巢”)迁出许县。大约在建安八九年间,曹操基本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并且拿下了袁绍的幕府所在地邺城。这个时候,曹操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他已经不用亲手控制汉献帝,而且邺城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备,于是曹操便顺理成章地将他的幕府迁到了邺城,而把汉献帝留在了许县。

  一方面曹操为冀州牧,常住邺城,丞相府当然要建在邺城。另一方面曹操必须远离汉献帝,如果丞相府建在许,曹操必须在许办公。在天子脚下,为臣者有大事需向皇帝请示,皇帝应允还好说,不应允而行,难免有轻君之嫌。为避免皇帝干涉,曹操就必须离开许。这里用袁绍谋士的一次对话就可知不能离天子太近。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袁绍的谋士沮授曾力劝袁绍迎汉献帝于邺城,以便挟天子令诸侯。而谋士郭图、大将淳于琼却说:“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今迎天子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曹操虽迎汉帝于许,但当有了邺城为根据地后,就要想法离开汉献帝了。

  曹操—(公元155—220)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抵邺城后,为尽早统一中国,曾三次下达求贤令,广泛招揽天下人才。当时,邺城聚集了名流学士百余人,多数人在曹魏政权中任职。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即著名的三曹七子:曹操、曹丕、曹植、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王禹)、应(日炀)、刘桢。他们互相评论,共同探讨,所作诗文骏爽刚健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新时代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当时的诗文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民族的风情,令人耳目一新。赤壁之战后,曹操在邺城南引水作舟,训练水兵,其规模之大、气势之壮,足以反映他要与东吴决一雌雄的决心。他在营建邺城时,强调城市的规划布局,分区疏朗,结构严谨,为后世都城所效仿。

  这个时候,虽然东汉的首都仍然在许县,但已经名存实亡,因为曹操已经将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了邺城。总结一下,曹操迁到邺城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那里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便于政治机构的运转;二是离开汉献帝,脱离险境。

  曹操没有称帝,东汉建安元年,历史上非常的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曹操挟持了献帝迁都到许县,魏国221年,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许昌是东汉时期的首都,曹丕在许昌称帝几个月后迁都洛阳,封许昌是“魏之五都”。